學分數/1學分,必修三學期

課程類別/跨領域一般通識

授課教授/錢致榕教授

 

  每個月一次來自各領域知識份子的演講,除了增加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更提醒我們更加去關心這個社會。每次演講皆搭配一次討論課,在小助教的帶領下深入思考演講內容與自己的觀點,在互動中激發思考能力與多元的想法。

 

  每個月安排一次來自各領域的知識分子來演講,除了希望學生增廣知識、拓寬視野,更具有督促學生去關心這個社會的意義。課前一個禮拜必須閱讀指定資料並寫課前作業,之後的演講課必須著正裝,以表達對演講者的尊重,課後有分組討論課,針對演講議題做更深層的思考並交流,最後課後作業要匯合演講與討論課的心得,並回答助教的問題。藉由層層的理解、思考、交流,不僅拓寬視野、增加知識,更督促學生主動關心社會,在過程中使學生獲得對學習思辨的歷程和體會。

 

 

一、 課程基本資料

  這是一門專門為博雅書院的學生所開設的跨領域通識課程。本課程旨於透過一系列各領域傑出典範人物的演講與相應課程設計,提升學生跨越人文、自然與社會等跨領域的認知與理解、拓展學生視野、訓練學生思辯能力與溝通技巧並激發學生終身學習的精神與關懷社會的情操。

課程理念

  博雅書院希望激發學生以熱愛學習的心追求知識,而這些知識不僅只指專業科目的知識,更包含各種通識,讓學生廣博學習,培養文理兼備的基礎,並擁有能夠終生學習的主動能力,在學生未來漫長而多彩的人生道路中,能將這些熱情、知識、主動的能力運用在所關注的領域裡,這些領域可以是工作、社會,甚至是生活本身。

然而,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因此,希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反思自我,將學到的新知識不停地和自身進行對話,這樣才能消化、吸收、再創造。基於這樣的初衷,學思歷程這門課程以邀請具備「博雅」特質的人物作為講者,希望透過這些傑出人物在學習上的經驗、思考事情的方法、本身散發的風範等多重面向,給學生一些震撼的啟發和激勵的作用。

本學期課程先後邀請了劉廣定、李傑信、李豐楙、與劉兆玄等各領域的典範人物,讓同學們直接向不同領域的大師對話與學習。

二、 教學目標與教學策略

教學目標

1. 提升學生對各領域的認知與理解,增加學生知識的深度與廣度。

2. 訓練學生思考辯證的能力,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與獨立思考的能力。

3. 提升學生溝通技巧,加強學生口語表達與書寫論述能力。

4. 激發學生終身學習的熱忱。

5. 培養學生關懷社會的情操。

6. 促進博雅各期學生間的互動、思想交流,以達互相切磋學習之效。

 

 

  這門課讓我開始意識到討論的重要。在演講、討論以及課後反思作業的訓練中,我對於事物的看法有了不同的角度。過去一直堅信不移的論點卻因為與同學互相討論而產生新的想法,有時是發現自己的結論過於侷限,忽略其他可能影響結局的成因,有時則是在討論中更充實自己的論點,進而使我的觀點受到同學的接納。除了深度反思自己的想法與歸納能力,學思歷程也能提供向別人表達自己想法的空間,訓練自己的信心。   博雅五期蔡孟錦 

  對我來說,學思歷程這門課就像是心靈的糧食。每次上課,博雅書院都會邀請一位講者演講,講者來自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學習經歷或是在正進行的研究計畫;演講之後會有討論課,讓同學間彼此交流想法、分享自己搜尋的補充資料。

  隨著每一次的演講和討論,我感覺自己漸漸吸收了很多新的知識,有別於一般演講,在學思歷程學到的通常都較為深刻,因為有演講後的課堂討論。而討論的好處不止於此,經由討論,我可以和同學交流想法,看見自己在思考事情時的漏洞和框架。    博雅五期張書豪

 

  學思歷程是一堂很特別的課,在這堂課中,我們會和講者同桌吃飯聊天,會在演講前讀課前資料,會在演講後討論反思。在大學的生涯中,可能聽過的演講有無數場,但你很少會去認真想,這場演講帶給你什麼,這場演講和你本身產生了什麼樣的連結,或者這場演講中講者怎麼描述他所講的主題,他講的好嗎?如果換作你來講,你會說什麼?甚至,更延伸的說,這一場對你有什麼樣長遠的意義,對社會有什麼幫助?

  我覺得學思歷程是一堂會讓我們去重新思考很多問題的一堂課,從許多講者用近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研究中,我們試著走進不同領域的世界來看待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就像是我記得有一場講座是當前東亞與兩岸情勢,講者是蘇起教授,那場演講就讓人去深思了很多問題,包括臺灣為什麼要有民主?民主的好處是什麼?兩岸目前的情勢下,我們到底該做什麼?也許一場演講的討論和思考不一定會產生答案,但完全沒有思考過,勢必永遠也不會有答案,學思歷程讓我們透過一場場的演講去看見這個社會的各種面向與領域,去思考、去探索許多習以為常或未曾想過的問題。         博雅七期楊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