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分數/1學分、3學分
課程類別/一般跨領域通識
授課教授/湯京平教授、關秉寅教授、王增勇教授
除了知識性的課程之外,博雅學生亦需綜合運用所學的能力,完成一件博雅專題的實作。專題題目由學生自主決定,可以是知識性的論文研究問題(從而撰寫出一篇完整的研究論文),也可以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計畫(稱為拱心石計畫)。從問題發想、現況分析、解決方案或研究方法的提出、執行、成果分析、到檢討與反思,使學生透過實作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獨立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規劃能力、行動力、彈性應變能力、溝通能力以及自我反思能力等等)。從行動中學生可更加深入理解自己的能力與欠缺,更認識自己也更認識我們生活的環境。
博雅專題是為期一年的專題,在課程安排上為上學期的「研究入門」(一學分)與下學期的「專題研究與論文寫作」(三學分)的連貫設計,是博雅學生從知識與思辯的層次、過渡到實作層次的重要關卡。
要完成博雅的課程強調寬口徑、厚基礎的訓練,則必須收束在知識的運用,用在強化對於日常生活細微的觀察、社會問題的理解,以及解決問題的創意想像。拱心石計畫在上學期協助同學運用所學,深刻瞭解各種社會問題發生的緣由以及情境脈絡,並針對有興趣的議題設想可能的解決辦法;下學期則透過業師的幫助、實作田野的導入,實踐當初的想像,並獲取實作的教訓及知識。配合學校各類社會實踐的計畫以及創新創業的訓練,拱心石計畫希望橋接知和行之間常見的鴻溝。
本課程設計以兩種形式進行—論文寫作及專題計畫(稱「拱心石計畫」)。學生可依據自己興趣擇一,兩種形式皆透過科學方法來檢視問題與探究答案的過程。直至目前所修完的課程後,發展出一個感興趣的研究計畫,然後尋請相關專業領域指導老師,在與指導老師一往一來演練,以求增進專業研究領域知識的瞭解與研究技巧運用。
與其說我是一座即將建造完成的拱門,而這堂課是最後穩固拱門的石頭;不如說因為有了這塊石頭,我開始想要搭建一座拱門。 當有一堂課號稱可以給學生絕對大的自由度,去解決一個真心想解決的問題時,我才發現我對自己以及對現實社會的了解都太少了。意識到有所不足以後,水杯空了,也就可以開始裝水了。這一年,我「開始學習」對議題與各種各樣的意識形態抱持懷疑與敏銳度,我「開始學習」批判性思考,我「開始學習」行動本身,我「開始學習」學習這件事。當這些遙不可及的名詞——懷疑、敏銳度、批判性思考、行動、學習——在我身上逐漸變成一種形容詞或動詞的感受與行為時,我明白現在該停筆了,因為對這些名詞的體會不應該是分享,而是實踐。 博雅四期 王心恩
我覺得在拱心石中,最容易遇到的挫折就是不斷地「卡住」,卡在自己思考的不夠清楚、卡在團隊成員時間總是兜不攏、卡在原本有熱情的東西好像漸漸沒有了。最艱難的則是在這樣的低潮中,仍堅持著走下去,並努力找到前方因為價值而閃閃發光的東西。我們常常聽到一個說法「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以往可能就聽聽就過去,但在拱心石裡面,我發現這個概念自然而然地被體現了出來,因為過程才是學到最多東西之處,對身為學生的我們來說,那自然是最彌足珍貴的環節。 博雅七期李宜真
- 分類: 博雅專題